宇視PBG交通行業負責人告訴智東西:“交通新基建行動方案圈定的5個行動方向上,宇視科技在全國范圍內也都有試點或者和企業用戶一起進行課題研究的方式,切入不同場景?!?/div>
不同場景下,業務需求會有差異,例如宇視在推進智慧機坪方案時,在全國多個機場實地驗證、反復驗證、修正,以視頻+數據為依托,通過機坪數字化、飛機動線追蹤、保障節點識別、機坪安全事件識別、虛擬塔臺等業務應用,全方位實時刻畫機坪運行的每一個環節,為機場運行控制中心/機坪塔臺提供更精準的數據和決策支撐,從而實現運行精細化管理。
憑借緊貼行業客戶的優勢和洞察需求的敏銳,視覺物聯玩家往往能沿視覺產品與方案向上拓展,將場景和方案連點成面。
3、互聯網企業:依托平臺和用戶,布局交通新基建生態
相比于IT、視覺物聯網企業來說,互聯網企業在平臺上有更多的關注和理解,例如騰訊,幾乎人人都在用微信,而通過微信延伸出來的智能交通應用例如乘車碼服務更是覆蓋百余個城市的公交、地鐵線路。
據介紹,騰訊的智慧交通,目標是構建“以人為中心”的交通行業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服務智慧城市的科學規劃和治理、智慧交通的高效運營管理,以及公眾出行的舒適體驗。
總的來說,不同科技企業參與智慧交通、交通新基建的主要切入點還是有不同的,華為這類的傳統IT企業更多少是依托其底層技術,像華為在5G方面的優勢為其在智慧交通賽道中的布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非常多的交通新基建場景都需要終端設備,來保證數據的收集和前端處理,視覺物聯網企業如宇視抓住這一需求進行相關布局,而騰訊這類的互聯網企業的相對優勢在于toC用戶的觸達方面。
不過,三類玩家基本都參與、覆蓋了相同的交通新基建場景,包括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等。
交通領域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系統,其智慧化升級的角度和思路多種多樣,除了科技企業在參與到交通賽道外,一些傳統的交通企業也開始布局人工智能相關的業務,像10月20日舉行的首屆世界航商大會上招商輪船就發布了面向大宗貨物貿易運輸的貿運一體化區塊鏈數字生態平臺“絲路云鏈”平臺,就是傳統交通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布局的一個縮影。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傳統交通企業與科技企業也有密切的合作,例如騰訊與招商港口合作計劃聯合成立智慧港口科技創新實驗室。
綜合來看,落地仍是智能產業企業在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中最重要的一環。
結語 交通新基建建設方向更明晰
目前,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樞紐等近幾年重點建設的方向和地區都已經明確,在稍遠的未來,智慧交通覆蓋的地區會更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可以施展的空間會更大。
通過在交通這一行業的落地,智能產業企業也將積累更多的與傳統行業結合的經驗,助力更多傳統行業的發展。